来源:赚钱技巧
每年的年初,往往是各位专家教授频频发表建议的时候,各种“神建言”你方唱罢我登场,令人们目不暇接。
这不,四川农业大学某位经济学教授又出来吸引眼球了,他提出对50万以上存款人群,征收高额利息税,用来促进消费。
(资料图片)
那么,该教授提此建议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呢?该建议具有理论指导性和现实操作性吗?
居民存款多不等于一定有钱。该教授只看到了中国储蓄率高的实际,没有深入分析为什么居民爱储蓄。
事实上,2022年中国经济受世界通胀严重和能源危机、疫情反复和世界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,承压较重,大多数居民收入比之前有了一定程度下降。
这种情况下,储蓄依然创造了历史最高数据,正是因为人们为疫情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所做出的应对措施。
分析各年龄段的储蓄水平,年轻人群体普遍没有多少存款,储蓄多的基本上是45岁以上的群体。
他们刚刚还完房贷,在没有大项开支的情况下,能够有一些余钱存入银行。可这些人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,还要面对自身养老的问题。
中国的房价是有目共睹的,在绝大多数城市,50万是远远不够的,一旦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,居民将所有存款取出尚且不够,还要东拼西借,专家眼中的“富翁”立即变成了“负翁”。
只关注消费不顾投资。该专家只从消费的角度考虑问题,可是问题来了,拉动中国经济的是“三驾马车”。
假使大幅增加了利息税,起到了抑制人们存款的目的,那银行去哪里筹集社会资金呢,银行放贷的资金从何未来呢?
众多企业从银行贷款将更加困难,因为供需关系影响贷款利率将有明显提升,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整个社会的投资。
不用说众多居民,就是以银行为首的金融行业从业者,会举双手率先反对该教授的提议。
如何统计存款总数。该教授只说了上述言论,并未给出操作层面的任何建议。
他所说的存款50万,是指单一银行的存款呢,还是指名下不同银行的存款总数呢?是同一时期的所有存款相加,还是不同时期的相加呢?
如果是单一银行,一次性存入50万者,目前在中国还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。
如果是所有银行的存款相加,那将如何统计呢,任一银行可以调阅储户在其他银行账户的数据,居民的存款安全性如何保证呢?
银行和居民有多种方法规避。如果真的施行了该项政策,银行会通过额外的优惠措施来尽可能吸收存款,筹措资金,会想方设法降低客户统计数据中达到50万的比例。
居民可以采取先取出第二天再存入、购买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等方式予以规避。
退一步讲,现在的银行利率并不高,很多居民将钱存入银行,并不是真正的为着那不多的利息去的,即使利息税提升,可能并不能明显降低居民储蓄的热情。
不深入基层不知民间疾苦。很多专家教授常年在办公室做课题搞研究,以发表论文为主,有着完善的医疗养老保障措施,福利待遇不是普通人能够比的。
他们单纯根据一些统计数据,得出了中国百姓都已经很富裕的结论。因此,在自己锦衣玉食的情况下,发出了“何不食肉糜”之问。
有的只为了匆匆发表论文,或者在网上发表建言,提升知名度,怎么标新立异怎么吸引眼球怎么做,完全不会深入调查研究。
问责机制未建立和完善。天下苦专家建议久矣。很多网友发出了“建议专家不要建议”“向建言专家征收智商税”的呼吁。
要建立建言准入机制,相关部门和所在单位领导务必层层把关,避免一些荒唐的建议直接流向大众媒体,在人民群众中间造成负面影响。
要建立登记造册机制。将专家的建言纳入其档案中,纳入其考核评价体系中,与个人进步及待遇挂钩。建立问责机制。对于胡乱建言造成不良影响者,予以适当的惩戒措施。
对50万以上存款人群征收高额利息税,本质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经济学教授提出的。
读者朋友们,你怎么评价该观点呢?对于规范专家建言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