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腾讯网
“中日韩三国以亚洲共同价值构建共同体,此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,但有朝一日终将会成为现实”。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之子、东亚文化中心理事长卢载宪在《环球时报》撰文谈及东亚局势时得出这样的结论。
卢载宪在文中表示,他曾多次访问中日两国,对这两个国家颇为了解,但进入“后疫情时代”后,自己故地重游,一股陌生感油然而生,觉得中日韩民众彼此间的好感度在持续下降。
(资料图片)
卢载宪为何会萌生这样的感觉?因为自疫情暴发以来,中日韩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,比如韩国在疫情期间对中国游客采取歧视性政策、日本炒作“台湾有事等于日本有事”、韩国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抗议日本将“独岛”标为日本领土等。这些事使得中日韩彼此关系紧张,民众之间的好感度下降。
在卢载宪看来,三国民众彼此好感度下降,根源在于因疫情阻隔,三国之间人员往来骤减,缺乏面对面交流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个小小的误会也会升级为信任危机,再加上中日韩之间存在难以化解的历史恩怨,以及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趁机在网络上推波助澜,使得积累的矛盾更深,从而造成当前困局。
疫情导致人员往来骤减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因素,但我不认为这是导致中日韩关系恶化的根源。个人愚见,导致中日韩关系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中美国是最主要原因。当然,这里讲的关系恶化只针对中日关系和中韩关系,至于日韩关系,那是另一种情况。
要知道,日韩都是美国的盟友,其境内有大量美军驻守,美国名为对盟友提供保护,实为通过军事威慑控制盟友为己所用,使其成为自己的“仆从国”。
拜登上台后,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最大战略竞争对手,千方百计拉拢盟友围堵中国。而日韩作为美国的盟友,同时与中国是近邻,自然不可能在中美博弈中置身事外。于是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,日韩对华态度愈发强硬。
就拿韩国来说,文在寅时期,韩国努力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,拒绝选边站队。可尹锡悦上台后,韩国立即在中美之间作出选择,对中国态度愈发强硬。韩国之前很少打“台湾牌”,可尹锡悦政府却跟随美国“以台制华”,扬言不准大陆武统台湾。如此一来,中国民众对韩国能有好感吗?而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在韩国泛滥,韩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也持续走低。
对当前的中日韩关系,卢载宪感到遗憾,但他作为东亚文化中心理事长,并没有“摆烂”,认为中日韩关系还有挽回余地,是可以重回正轨的。
在他看来,要化解矛盾,修复中日韩彼此关系,不能局限于中日、中韩、日韩双边关系,把中日韩关系看作是几组双边关系之和,而应以更广阔的视角出发,以东亚共同的价值和目标构筑持续发展的共同体,重建中日韩关系。
为此,卢载宪还搬出理论依据,称100多年前的安重根义士(也就是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那位)在其《东洋和平论》中倡导中日韩团结合作,组建联合军队实现东亚和平,发行共同货币以实现经济一体化。在卢载宪看来,安重根是一位亚洲主义者,其理论具有前瞻性,描绘了东亚未来的发展方向,这就是他追求的亚洲共同体。
尴尬的是,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那会儿还没有韩国呢,韩国是在二战结束后才成立的新国家。所以安重根的倡议,原意是希望中日朝组建亚洲共同体,只不过卢载宪这里把朝鲜改成了韩国。
当然,不管是朝鲜还是韩国,安重根的倡议都是很有前瞻性的,确实对东亚的和平与发展有利。
卢载宪认为,既然欧洲能组建欧盟,将不可能变为可能,而中日韩三国历史上联系紧密,同属儒家文化圈,文化十分相近,可以从文化合作方面迈出亚洲共同体的第一步。
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祖籍山东济南,任期内对华友好,多次访问中国,而且还实现了中韩建交。作为他的儿子,卢载宪对华态度也比较友好,而且还是东亚文化中心理事长,我们相信他是真心希望中日韩三国彼此化解恩怨,共同推动亚洲共同体的成立,让亚洲出现一个类似于欧盟的“亚盟”。
但是,卢载宪对此愿景有些过于乐观了,因为就目前局势来看,这听起来就是天方夜谭,简直比登天还难。
且不说中日、日韩历史恩怨能否化解,美国这一关就非常难过。毕竟日韩是美国的盟友,之前中美关系还算正常时,美国便百般阻拦中日韩组建自贸区,而今美国为了遏制中国不择手段,将日韩视为美国在亚太对抗中国的马前卒,日韩怎敢忤逆美国,去同中国组建亚洲共同体?
也就是说,即便中日韩之间化解了历史恩怨,都有意基于共同体价值和目标组建亚太共同体,但只要美国霸权还未崩塌,不放弃遏制中国,这个愿望就永远难实现。当然,卢载宪本着“以和为贵”理念,努力推动中日韩关系重回正轨的,这是值得肯定的,也是我们中国正在努力做的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