)
来源: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
2022年1月31日,农历除夕,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遥远的太空专门发来视频,向祖国和人民送上祝福(视频截图)。新华社发
2022年4月16日,家人到机场迎接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王亚平。(视频截图)
□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景韵润
(相关资料图)
“妈妈,你要给我摘星星回来!”这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上女儿和王亚平的约定。2022年4月16日,王亚平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凯旋,早已等候在舷梯旁的丈夫和女儿为她送上了鲜花,王亚平轻轻拥抱和亲吻女儿并递给她一颗“天上摘回来的星星”,一家三口迎来了时隔半年的重逢。
家,是王亚平成长与前行道路上,传承相伴左右的那份爱;家,是王亚平翱翔天宇、奔赴星辰大海时,身旁的默默守护与支持;家,是王亚平温暖的港湾、坚强的后盾,给予了她无尽的力量与勇气,让她为国出征,两度飞天、三次太空开讲,圆满完成了数千项操作、数十项在轨科学实验,用实际行动诠释航天初心、勇担强国使命。
从“争气的女儿”到“摘星星的妈妈”
1980年,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,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。王亚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,她的父亲细致聪明、勤奋钻研,母亲坚韧不拔、乐观豁达。“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传与身教。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品质,他们是我最好的老师。”
王亚平回忆,每当遇到新鲜事物,父亲都要钻研到底,搬回来一件电器,他不用看说明书,自己就能研究明白,后来还学会了网上购物和拍短视频。“小时候我特别崇拜父亲,好像任何事情都难不倒他。我爱钻研的性格,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。”
看到父母悉心照顾爷爷奶奶,寒来暑往,从无怨言,王亚平心中埋下了一颗孝顺的种子;得知母亲为了生计奔波,即使遭遇翻车,也不曾停下脚步时,她学会了勇往直前、百折不挠;发现父母将家中一个月的生活费捐给邻村身患重病的陌生人,互帮互助的信念便在她的心中扎根。此外,作为姐姐,不需要父母叮嘱,王亚平从小便自觉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责任,成为家里的主心骨、顶梁柱。现在,她和妹妹彼此理解、互相扶持,共同守护大家庭。
如今,优良的家风正在继续传承。王亚平常年备战、刻苦训练,每次和家人相聚的时刻都短暂而珍贵。而作为航天员的女儿,赵芸熙从小就格外懂事,从来不缠着妈妈,总是以妈妈的职业为骄傲。王亚平教导女儿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,还鼓励她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在王亚平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时,女儿赵芸熙就以自己的方式全流程参与到任务的点点滴滴,完成了一次成长的跨越。
“我以后也要当航天员,要去太空替妈妈摘一颗更大、更亮的星。”在王亚平回到地球后,女儿这样说道。在深深的感动中,王亚平也道出了对女儿最深切的期望,“我和丈夫将为女儿撑起风帆,让她在小家茁壮成长,在未来坚定地追逐梦想,为我们的国家效力。”
航天爱情,有种浪漫叫作“互相支持”
“以前我们俩是各自开一架飞机,现在则是共同开一艘飞船。”王亚平的丈夫赵鹏向妻子承诺,要全力以赴地支持她,当好女航天员的男家属,成为她的坚强后盾,他直言:“去分担,去承受,去奋斗,我觉得挺幸福。”
“我和爱人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爱好,飞行和航天是我们共同热爱的事业。”王亚平告诉记者,赵鹏也曾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,在他担任飞行员期间,他们虽分隔异地,聚少离多,但是约定好执行任务时,如果在空中相遇就用标准的称呼互相问候,在起飞之前、落地之后也要第一时间发短信互报平安,这是独属于他们俩的“飞行员的浪漫”。
2008年汶川地震,赵鹏奔赴一线救灾,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,几乎没有时间发信息,当时王亚平也参与了救援工作,两人的飞机都在成都双流机场起飞降落。有一次,夫妻二人恰巧在双流机场遇到,没说几句话,就匆匆分开去执行任务,前后不过几分钟。“那一年,我们只见了那一面。如果不是彼此之间的默契,很难适应这样的相处模式。”王亚平表示。
2010年,王亚平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,开始向着太空进发。为了全力支持妻子的航天梦,赵鹏逐步减少飞行任务,更多地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。
“对于我们俩来说,平衡工作和家庭并不容易,要互相理解,共同解决困难。”王亚平坦言,在她成为航天员之后,赵鹏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,那就是停飞与否。一边是向往的蓝天,一边是深爱的家庭,赵鹏的内心十分矛盾,王亚平则表示:“我也是一名飞行员,知道飞行员对飞机的感情,所以就跟他说,先不用管我,不停飞。”
由于工作繁忙,赵鹏总是一大清早走,晚上七八点钟才回来,而王亚平则在八点之后就要赶回航天员大队参加训练。在孩子出生后,赵鹏因为工作关系被调回开封,夫妻二人又异地了几年。直到2021年,王亚平将要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时,赵鹏决定停飞,调回北京。
十余年间,王亚平先后圆满完成神舟十号、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,而赵鹏不仅全力支持着王亚平的事业,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深耕细作,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2次,出色完成各项演习和专项保障任务。每当妻子遇到压力和困惑,赵鹏都会及时陪伴疏导,一路陪伴着王亚平从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蜕变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。王亚平感慨道:“其实从2010年开始,他就早已做好了停飞的准备,所以我非常感谢他的默默守护与支持,让我们成就彼此。”
厚植家国情怀,为航天梦、中国梦贡献巾帼力量
从太空归来后,很多人问王亚平,为什么要有女航天员参加载人航天飞行?“女性参与航天,与女性在家庭、社会中的作用一样,是不可或缺的。”王亚平表示,目前,中国载人航天已由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过渡,技术发展逐渐走向成熟,女航天员不仅可以承担任务,也更细心周到、更善于协调关系,有助于乘组更好地完成工作,也更有利于深入研究男女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时生理、心理上的差别。
“不过太空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就改变它的环境。”王亚平告诉记者,在太空中,女性和男性一样,面临同样的失重环境的挑战。相比男航天员,女航天员会面临更大的考验和压力:力量如何?技术达不达标?
“我从小要强,每一件事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。”面对挑战,王亚平毫不退缩,在训练内容、训练标准和训练要求上,她默默地对自己提高了要求。在体质器械训练中,她在每次的规定课时外还要加练1小时;在体能强化训练的3000米考核中,她比满分标准还提前了3分钟;在救生训练中,不论是丛林、沙漠,还是海洋,她都能经受住恶劣环境的考验。
最终,王亚平为国出征,叩问苍穹,成为中国第一位出舱的女航天员,也是亚洲第一位出舱的女航天员,全世界第十六位出舱的女航天员。她不仅推开了空间站通往广袤宇宙的大门,更敲开了中国女性勇敢追梦的大门,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,更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力量。
“返回地球,我摘了一颗‘星星’回来,它是送给女儿的,同时也送给每个心怀梦想的人。”王亚平表示,只要心中有梦,敢于有梦,勇于追梦,勤于圆梦,就能实现梦想,超越梦想,最终摘取属于自己的那颗最为闪亮的星。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我们是幸运的,从事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,赶上这样一个好时代。”王亚平期待,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当中,在实现航天梦、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标签: